文化大餐惠万家——安乡县“每月一演”群众文化活动节目回眸

    发布日期:2017-11-22 信息来源: 安乡县文体旅广新局 字体:[ ]

    从2014年起,凭借常德市“百团大赛”的强劲东风,安乡县县委宣传部下达了创建“潺陵欢歌·每月一演”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工作部署。几年下来,在“每月一演”的蝴蝶效应带动下,安乡县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年年有比赛”,“潺陵欢歌·每月一演”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了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设幸福安乡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让千家万户享受到了一道道文化大餐。在这些文化大餐上,我们的文化工作者,给老百姓送上桌面的,是一道道由“招牌菜”、“特色菜”、“家常菜”和“环保菜”组成的精美组合。

     “招牌菜”,以中国梦为主旋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年来,安乡县以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来着力打造“潺陵欢歌·每月一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安乡的“每月一演”这桌文化大餐每年都有一个大的主题,在这个大的主题下,每月演出时再分化出不同的小主题,推出了一道道以中国梦为主旋律的“招牌菜”。2014年,县委宣传部下达的主题是“水润安乡·洞庭明珠”;2015年的主题是“和谐安乡·脱贫攻坚”;2016年是“荷花品格·梅花精神”;2017年是“传统鼓书走进敬老院”。这些主题紧密围绕每年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导向和安乡县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反映安乡的时代风貌,讴歌安乡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创美好未来的生动实践,在“每月一演”中推出了一批批旋律高亢、内涵深厚的“招牌菜”:如反映“水润安乡·洞庭明珠”的歌舞《仙桃美酒醉春风》、荒诞小品《大话南游》、群叫快板《安乡速度》、丝弦表演唱《安乡美·美安乡》及《退伍兵》等;反映“和谐安乡·脱贫攻坚”的花鼓小戏《下乡》、《扶贫干部准新娘》、幽默小品《婚礼进行曲》、《国外来信》等;反映“荷花品格·梅花精神”的小品《礼我之间》、《县长光临》、《紧急拨款》等;在“传统鼓书走进敬老院”的演出中产生的优秀大鼓《马县长住院》、《美周郎》、渔鼓《孝娘》、鼓书小品《我要上春晚》等。

    这些在“一月一演”中推出的“招牌菜”,主题鲜明,时代感强,在演出之后,迅速被推向了常德市“百团大赛”、“鼓书大王赛”、行业汇演和安乡县的节庆汇演及“百姓春晚”,频频获奖,成为了民间文艺演出的拳头产品。

    “特色菜”,以老文化为题材库

    安乡县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在列入本县非遗保护名录的25个项目中,民间艺术有13个,占了一多半。在安乡的文艺大餐中,势必少不了本地传统文化这道“特色菜”。为了立足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安乡群文工作者以老文化为题材库,策划、包装、打造了一系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背景的文艺节目走上了“一月一演”的舞台。

    他们依托特有的水乡传统民间音乐和舞蹈,在“一月一演”中推出了一系列与“水”有关的非遗元素节目,如歌舞《安乡硪歌》、《采莲船》、《车水谣》、《探妹》等。特别是安乡民间传统舞蹈中,有“水乡三绝”之称的蚌舞、虾灯舞、采莲船,在大型歌舞《采莲船》中一一登场,气势宏伟,震惊四座。

    此外,安乡丰富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曲艺也被整合打造,成为了“一月一演”的重头戏。花鼓戏、丝弦、竹马、地花鼓、龙舞、狮舞、大鼓、渔鼓、三棒鼓、跳三鼓等在“一月一演”中,纷纷闪亮登场,逐一各显风彩,展现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家常菜”,以大家乐为目的地

    安乡县是省级财政贫困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在“一月一演”的活动中,安乡县坚持“不请明星、不比阔气、自编自演、民间选拔”的原则,努力为群众搭建自我展示的文艺平台。几乎所有的节目都是来自家乡本土的,充满浓厚的本土气息,是一道道真正的“家常菜”。

    “家常菜”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文艺团队。安乡县共有民间文艺团队100多个(含较大型的街舞队),是安乡县“一月一演”大型群文活动取之不竭的节目来源。民间文艺团体是民间文化的一个主体,他们深入乡镇、扎根基层,通过自编、自演身边的人和事和移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新旧文艺段子以及表演传统的民间文艺曲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百姓关心的话题,为“一月一演”推出了一系列百姓喜闻乐见的“家常菜”。常年活跃在“一月一演”舞台上的安乡民间文艺团队有:步行街健身艺术团、刘娟舞蹈工作室、旗袍协会歌舞团、夕阳红健身艺术团、喜洋洋健身艺术团、玫瑰艺术团、京剧协会、辣妹子艺术团、我爱我家艺术团、民艺传承围鼓团、群文艺术团、曲艺家协会等等。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安乡县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办文化的热情,采取了动员机关事业单位自带干粮上前线的做法——由县委宣传部发文发动单位、团体编演节目参加“一月一演”。事实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社会文化社会办的举措。几年中,产生了一批乐于向地方文化大餐输送“家常菜”的积极单位,如教育局、农业局、财政局、卫计局、交通局以及电信、电力、农商银行等企业。三是学校师生。文艺演出大餐中少不了一道基本的“家常菜”——少儿节目。不少演出组织者常常会为这道菜的来源而苦恼,而这却不是安乡的“一月一演”活动所担忧的,因为安乡的许多学校师生都积极热衷于本土文化活动,少儿节目格外丰富,以致于2017年的安乡春晚中少儿节目就占了4个。常年为“一月一演”文化大餐提供少儿节目这道“家常菜”的学校有北小、北中、南中、东小以及多个少儿舞蹈培训班。特别是县特殊(聋哑)学校,每次都是一马当先,让残疾儿童在舞台上展现出了一幕幕震撼心灵的动人场景。

    来源于民间和社会各界的“家常菜”,为安乡的“一月一演”增添了巨大的群众性、市场性和代表性,让安乡的“一月一演”得到了大众文化大家乐的群文活动真谛。

    “环保菜”,以正能量为量天尺

    “一月一演”的节目大部分来自民间。由于少数民间文艺团队缺少政策水平和缺乏正规管理,少量节目带有封建糟粕和低俗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在专业剧团数量少,送文化下乡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民间文艺团体就成为群众文化的有有生力量。如何规范管理和带动影响民间文艺团队,使之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骨干力量,是宣传文化部门必须重视的大事。

    “一月一演”应运而生,以它的品牌作用和影响力,成为了安乡演出市场上的一把量天尺。每个月的节目挑选和编排,都如同一张要向政府和百姓双方交卷的考卷。而这张考卷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决地抵制低俗和封建糟粕,传播正能量。3年半下来,“一月一演”能够成为安乡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面大旗,与它肩负的使命和正能量密切相关。

    “一月一演”刚开始举办时,一些在红白喜事上颇有市场的“搞笑”节目纷纷报名,其中有些节目有一定的市场但却很低俗,如过分夸张表演赌博快感的;夸张扭曲婆媳矛盾从而讽刺取笑儿媳妇或者婆婆的;用“荤段子”表演公公和儿媳妇暧昧关系的;打着“反腐倡廉”的旗号恶毒攻击党和政府的等等。对于这些节目,组织举办者一律剔除,将负能量坚决排除在“一月一演”之外,确保群众享受的这道文艺大餐端上桌的全是“环保菜”,让政府放心,让百姓舒心,让宣传文化工作者安心。

    综上所述,安乡县“潺陵欢歌·每月一演”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已历时42个月。当我们回眸这道深受安乡人民喜爱的文艺大餐时,无论是它的“招牌菜”、“特色菜”、“家常菜”还是“环保菜”,都体现了安乡县文化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巨大成果。他们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一道道丰盛的文艺大餐送到了百姓的身边,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投身强国建设的热情和干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文化强县营造了欢乐祥和、和谐发展的思想文化氛围。

     

    (作 者:全峻)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